行业新闻
广州塔频繁“吸雷”却无恙
时间:2014-11-30 21:26:17 浏览:
广州塔塔顶除了安装有符合国家标准的避雷设施外,还特别委托广东省防雷中心专门为摩天轮研发了一套雷电预警系统。
每当有雷雨出现时,很多广州市民就会看到600米高的广州塔与一条 “火龙”对接的震撼画面,这个画面被广州市民形象地称为广州塔在 “吸雷”。
作为世界第一高自立式电视塔,广州塔因亚运会而名扬海内外,其防雷工作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广州塔的顶、腰、底共设置了三重防雷保护。近期,专家还专门为摩天轮等游乐设施研发了一套雷电预警系统,多项措施确保广州塔安全。
为何广州塔常“接闪”
雷雨天气发生时,人们经常看到广州塔与 “火龙”零距离接触,总以为是广州塔 “遭雷击”了。广州塔防雷系统设计师、广州市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林佩仰特别澄清了防雷的两个术语: “接闪”和 “遭雷击”。 “接闪”是建筑物和雷电的主动接触,不会造成损失;而 “遭雷击”则是建筑物被雷攻击,会造成损失。其实,广州塔每次都是 “接闪”,而不是“遭雷击”。
广东省防雷中心陈绿文博士说,任何建筑物都有可能 “接闪”,只是建筑物越高就越容易“接闪”。根据广东省雷电监测网统计数据,广州塔所处区域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高达29次/(年·平方公里),属于强雷暴区。广州塔总高度600米,而产生雷电的积雨云层的高度是500米至800米,在雷雨天气里,广州塔上端正好位于雷云内部,加上尖端放电效应,广州塔在积雨云到来时,频繁 “接闪”就不可避免。
“正因为我们不能消除雷击,所以我们需要做好防雷措施,释放接闪能量,减少或避免对建筑物和建筑物内设备的破坏。”林佩仰说。
广州塔顶腰底均有防雷设计
林佩仰说,在广州塔设计阶段就格外关注防雷保护,业主委托广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对广州塔的雷击风险做了评估报告,并请防雷专家专门制定了一整套防雷保护措施。
由于广州塔塔身较高且顶部带有天线桅杆,从云层直接打到天线桅杆的直击雷是防雷首先要考虑的对象。为此,设计师在天线桅杆上专门安置了防雷接闪装置,并在塔身顶部设计了避雷网格,由它和塔身金属钢外筒、塔底的接地网格共同组成雷电的传导线路。一旦发生直击雷电,云层传来的电流可以顺着天线桅杆传导到避雷网格,再沿着塔身金属钢外筒、塔底的接地网格传到地下,不对塔身造成伤害。
除了塔顶可能遭遇直击雷,广州塔的侧面也可能被侧击雷击中。为此,塔身的各楼层金属栏杆、金属门窗和玻璃幕墙等都直接跟塔身的防雷装置联结,且联结点不少于两处,确保侧击雷带来的电流也可以顺着防雷装置被引到地面。
除塔身有可能被雷电直接击中外,雷电所带来的电磁脉冲对塔内电子设备也会带来干扰,使塔内的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失灵,为此,塔内的各电子设备也分别采取了接地、屏蔽、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措施。
“广州塔的防雷设计超过了现有建筑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部分设备的防雷能力甚至达到了军火仓库的程度。”林佩仰说。
新增防雷电预警系统
从9月1日起,广州塔摩天轮正式对游客开放。这个摩天轮是全球最高横向摩天轮,位于广州塔顶450米高空处。摩天轮由16个 “水晶”观光球舱组成,观光球舱环绕一圈约为20分钟,每个观光球舱可容纳4名至6名乘客,游客普遍反映,如此高度玩起来很刺激。
广州新电视塔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硕说,为防止乘坐摩天轮的乘客遭到雷击,广州塔塔顶除了安装有符合国家标准的避雷设施外,还特别委托广东省防雷中心专门为摩天轮研发了一套雷电预警系统,能够提前对雷电进行预警,提前疏散乘坐摩天轮的游客。该系统已于8月底安装在广州塔 454米高度平台上。
陈绿文说,广州塔雷电预警系统主要通过使用大气电场仪来实时连续监测广州塔预警附近雷暴云产生的大气电场以及云闪和地闪的发生情况。同时,他们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和闪电光学探测资料等,研究制定了大气电场预警指标。该系统在试运行时,已对几次雷雨过程成功进行了监测和预警,但由于是第一次在如此高的建筑物上开展雷电监测预警工作,因此,还需要与广州塔管理方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不断提高预警的精度,按照预案做好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
梁硕表示,当雷暴突然来临时,假如有游客正在塔沿的蜘蛛侠栈道或者是摩天轮、速降座椅上游玩,将被迅速撤离;已经购买的票可以延期使用或者退掉。当然,在室内观景是非常安全的,不会受到影响。
千家科技------浪涌保护器,监控防雷器,信号防雷器,过电压保护器,电源防雷器
千家科技专业生产及代理各类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等避雷器和防雷器,产品应用于各个行业,产品分别为:电源防雷器、信号防雷器、监控防雷器等,另外还有过电压保护器与光伏防雷器以及风电防雷器等。
每当有雷雨出现时,很多广州市民就会看到600米高的广州塔与一条 “火龙”对接的震撼画面,这个画面被广州市民形象地称为广州塔在 “吸雷”。
作为世界第一高自立式电视塔,广州塔因亚运会而名扬海内外,其防雷工作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广州塔的顶、腰、底共设置了三重防雷保护。近期,专家还专门为摩天轮等游乐设施研发了一套雷电预警系统,多项措施确保广州塔安全。
为何广州塔常“接闪”
雷雨天气发生时,人们经常看到广州塔与 “火龙”零距离接触,总以为是广州塔 “遭雷击”了。广州塔防雷系统设计师、广州市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林佩仰特别澄清了防雷的两个术语: “接闪”和 “遭雷击”。 “接闪”是建筑物和雷电的主动接触,不会造成损失;而 “遭雷击”则是建筑物被雷攻击,会造成损失。其实,广州塔每次都是 “接闪”,而不是“遭雷击”。
广东省防雷中心陈绿文博士说,任何建筑物都有可能 “接闪”,只是建筑物越高就越容易“接闪”。根据广东省雷电监测网统计数据,广州塔所处区域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高达29次/(年·平方公里),属于强雷暴区。广州塔总高度600米,而产生雷电的积雨云层的高度是500米至800米,在雷雨天气里,广州塔上端正好位于雷云内部,加上尖端放电效应,广州塔在积雨云到来时,频繁 “接闪”就不可避免。
“正因为我们不能消除雷击,所以我们需要做好防雷措施,释放接闪能量,减少或避免对建筑物和建筑物内设备的破坏。”林佩仰说。
广州塔顶腰底均有防雷设计
林佩仰说,在广州塔设计阶段就格外关注防雷保护,业主委托广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对广州塔的雷击风险做了评估报告,并请防雷专家专门制定了一整套防雷保护措施。
由于广州塔塔身较高且顶部带有天线桅杆,从云层直接打到天线桅杆的直击雷是防雷首先要考虑的对象。为此,设计师在天线桅杆上专门安置了防雷接闪装置,并在塔身顶部设计了避雷网格,由它和塔身金属钢外筒、塔底的接地网格共同组成雷电的传导线路。一旦发生直击雷电,云层传来的电流可以顺着天线桅杆传导到避雷网格,再沿着塔身金属钢外筒、塔底的接地网格传到地下,不对塔身造成伤害。
除了塔顶可能遭遇直击雷,广州塔的侧面也可能被侧击雷击中。为此,塔身的各楼层金属栏杆、金属门窗和玻璃幕墙等都直接跟塔身的防雷装置联结,且联结点不少于两处,确保侧击雷带来的电流也可以顺着防雷装置被引到地面。
除塔身有可能被雷电直接击中外,雷电所带来的电磁脉冲对塔内电子设备也会带来干扰,使塔内的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失灵,为此,塔内的各电子设备也分别采取了接地、屏蔽、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措施。
“广州塔的防雷设计超过了现有建筑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部分设备的防雷能力甚至达到了军火仓库的程度。”林佩仰说。
新增防雷电预警系统
从9月1日起,广州塔摩天轮正式对游客开放。这个摩天轮是全球最高横向摩天轮,位于广州塔顶450米高空处。摩天轮由16个 “水晶”观光球舱组成,观光球舱环绕一圈约为20分钟,每个观光球舱可容纳4名至6名乘客,游客普遍反映,如此高度玩起来很刺激。
广州新电视塔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硕说,为防止乘坐摩天轮的乘客遭到雷击,广州塔塔顶除了安装有符合国家标准的避雷设施外,还特别委托广东省防雷中心专门为摩天轮研发了一套雷电预警系统,能够提前对雷电进行预警,提前疏散乘坐摩天轮的游客。该系统已于8月底安装在广州塔 454米高度平台上。
陈绿文说,广州塔雷电预警系统主要通过使用大气电场仪来实时连续监测广州塔预警附近雷暴云产生的大气电场以及云闪和地闪的发生情况。同时,他们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和闪电光学探测资料等,研究制定了大气电场预警指标。该系统在试运行时,已对几次雷雨过程成功进行了监测和预警,但由于是第一次在如此高的建筑物上开展雷电监测预警工作,因此,还需要与广州塔管理方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不断提高预警的精度,按照预案做好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
梁硕表示,当雷暴突然来临时,假如有游客正在塔沿的蜘蛛侠栈道或者是摩天轮、速降座椅上游玩,将被迅速撤离;已经购买的票可以延期使用或者退掉。当然,在室内观景是非常安全的,不会受到影响。
千家科技------浪涌保护器,监控防雷器,信号防雷器,过电压保护器,电源防雷器
千家科技专业生产及代理各类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等避雷器和防雷器,产品应用于各个行业,产品分别为:电源防雷器、信号防雷器、监控防雷器等,另外还有过电压保护器与光伏防雷器以及风电防雷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