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百亿防雷市场需求 防雷技术有待提高
时间:2013-07-15 08:33:00 浏览:
3、天馈线路防雷。
用户天线、共用天线、电视接收卫星地球站、电视发射机等由于对收发信号的需求特点,天馈系统大多安装在高楼顶或高架铁塔上,电子设备由天馈系统引入的雷击概率很大。传统的"空气隙""气放管""氧化锌压敏电阻"及有他们组合而成的避雷器可以对天馈线路防雷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工作频带,响应时间,承受功率方面呈现局限性。
由于雷电流冲击波的主要能量分布在40KHz以下频域,而广播电视信号能量分布在几百KHz以上频域,应该采用集中或分部参数元件构成高低通滤波器组合网络将雷电冲击波和有用信号截然分开,解决宽频带、大功率、低损耗、快速响应、长期困扰光电天馈防雷难题。
4、信号线路防雷。
广电系统中,天线放大器、应用电视、电视摄像机、传真机、电视接收机、计算机、电话等、往往使用同轴电缆,带状电缆等金属信息传输线,及时埋地传输电缆也常出现雷击故障。当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发生时,由于导体在交变电磁场中他的感抗和容抗都很大,所以产生很大的电位差,而雷电电波在电缆表面传播时会产生驻波,对使用中的设备会形成强烈干扰,并往往通过接口处形成过电压损坏设备。
一般采取的办法是加强对电缆的屏蔽,电缆外金属皮进行良好的接地,及通过串联信号点避雷器进行,信息与雷电通道分离,在设备入口处截断雷电侵入波。由于计算机运行电压是较低的,通常为5-12V,因此数据处理的各单位之间以外产生的电位差必须非常的小,除了在接口端安装信号避雷器对信号通道进行过电压保护外,其高频信号接地的接地线长短需要引起注意,在受到谐振和驻波影响时,要处于接近谐振频率,导体呈现出极大的感抗,在数据处理设备的两个单元之间无法提供有效的等调作用,当导体的长度等于谐波波长的1/4或该1/4波长的奇数倍时,该导体两端呈现开路状态,因此高频接地地线的长度必须以不会产生驻波为条件。
5、防地电位反击。由于避雷针引雷入地也会在接地提出产生大于1KV以上的冲击过电压,而土壤的冲击击穿场强约为200-1000KV/m,平均值为600KV/m,因此在接地体3m以内的土壤会产生大的新冲击电流。
更远处则会由于土壤的暗流及各种地下管道、导体的传感诸多原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通常电子设备的电源地、工作地、信号地、外壳保护地是分开的,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可能出现的地噪声源,获得一个满意纯净的电位。
为了防止地电位反击,目前较一直的看法是:一是防雷地、工作地、保护地等地系统连接成一个接地网形成等电位。有些地方,比如微波站、中波发射台、电视发射台机房与发射台各有接地装置,也要做等电位连接,变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地电位在闪电入地时,大家共同升高,避免反击。
但是这样统一的接地,对发射机及其他微电子设备而言,在平常无闪电时,会产生地波干扰,要同时解决反击和干扰二个问题,可以单独设置防干扰工作。
6、接地。
首先在工作地与其他接地之间安设一个低电压隔离避雷器,当两地间电位差超过保护值时,瞬间接通,接成等地电位,待二地电位差低于保护值时,二地间又恢复隔离状态。其次是机房的各种地线间及地线与大楼结构的主钢筋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环接,即全部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当雷电引起地电位高压反击时,整个大楼及机房呈现系统等电位,防雷系统呈现工作状态,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由于雷电的随机性很大,形成的机理很复杂,雷电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目前防雷技术水平还局限在任何单一的防雷器件都无法保证某一特定空间所有保护对象的防雷安全,防雷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